【新春走基层】守护北京西站 老民警王立华的三个“准”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王晶 通讯员 赵茜茜 刘凯)“您好,这位同志,候车的时候可别睡着了,一定要把行李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防止睡着了遗失财物。”叫醒了一名睡觉的男旅客后,老民警王立华又帮他将侧后身放置的三件行李都提到身前来。

  今年57岁的王立华28年前从部队转业后参加了铁路公安工作,从警第一天就来到北京西站派出所,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立”字,为人又正直,做事踏实,待人和蔼,不管是同事还是车站职工都喜欢称他为“立正哥”。

  2001年刚过春节,33岁的王立华从当时的北京西站派出所值勤三队调入值勤四队,并担任候车区警长。当时,候车区的重点任务是防范旅客财务被盗和“三品”检查。工作中,他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练就了一查一个准的本领。“滚包”的、偷“BP”机的、深夜从候车室慌慌张张往外走的,他都是一查一个准。

  王立华回忆说,针对形迹可疑人员,他们手里的行李、腰上的“BP”机和兜里的现金,都是他观察的重点,几乎是一查一个准,这些人专门“盯”熟睡的旅客伺机下手。

  王立华说,自从2001年那时起,栽在他手里的违法人员就有200余人。九十年代刚参加公安工作时还没有进站安检,候车室内检查“三品”也是王立华的一项重要任务。那时,有的旅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容易污染车厢的物品乘坐火车,给列车运行和旅客安全带来一定危险。

  王立华每次当班的时候,都会多次到候车室内巡视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物品进一步开包检查。1998年3月6日,他在候车室加强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旅客在看到他之后,将一大桶液体往座椅下面挪了挪。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也逃不过王立华的眼睛。经检查,果然发现那一大桶液体是硫酸,足足有3公斤,如果出现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年来,王立华在站区查缉工作中也练就了“识人”本领,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放过任何可疑人员。

  2021年6月26日16时许,王立华在北京西站北广场东侧查获了一名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刘某。因涉嫌敲诈勒索案,刘某被地方公安机关上网通缉。2023年3月份,王立华在出站口又查获了一名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牙某。因涉嫌诈骗案,牙某被地方公安机关上网通缉。王立华回忆,在近千名旅客集中出站的情况下,牙某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当时盘查牙某时,他自称身份证丢失了,出示的是电子临时身份证明。王立华看到后,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对照电子临时身份证明开展检查,最终发现牙某确实有问题。

  王立华回忆,以前候车室里有时还会混进一些兜售假冒伪劣小商品人员。每次候车室巡视时,他都会关注使用充电宝的旅客,经常多问一句“是从哪里买的?”如果确认了旅客是在候车室买的情况,他会迅速出击,精准抓获在候车室流窜兜售小商品人员。如今,他已经练成了“背影识人”的本领,只要兜售小商品人员一出现在候车室,他都会第一时间将这些人认出来“清理出去”,再进行一番法治宣传教育。

  候车室是人员最密集的场所,也是每天受理旅客报警、求助最多的地方。身为候车区的警长,王立华从来就没抱怨过辛苦劳累,一直不断的提高工作上的能力,还练就了“一找一个准”的本领。

  如今20年过去了,王立华每天的工作中依旧还会为“马大哈”旅客“找包”。每次遇到旅客报警求助寻找行李物品时,王立华都会根据旅客提供的活动轨迹做多元化的分析,究竟是记错了候车室,还是遗落在安检处。在用排除法的同时,他还会及时安抚旅客焦虑的心情,争取在列车开车前帮旅客找回遗失物品,安心离开北京西站。

  1月25日11时许,旅客吴先生找到王立华报警求助,称自己的棕色行李箱不见了,这下可把他急坏了。吴先生再三强调,自己的挖掘机操作证就在行李箱中,那是自己的“饭碗”,关系到一家人的生计,他恳请王立华帮忙寻找。吴先生回忆,他之前曾在第四候车室门口的超市买东西,当时行李箱就放在超市门口,出来后就发现不见了。了解情况后,王立华先是安慰吴先生不要着急,随后便前往超市寻找。在超市门口,他还看到一个棕色行李箱无人认领,吴先生说行李箱不是他的。王立华判断,吴先生的行李箱应该是被其他旅客拿错了,于是赶紧寻找,最终在K117次旅客列车上找到了吴先生的行李箱。经核查无误后,两人分别换回了自己的行李箱。

  2月初的一个晚上,一名女士又焦急地来到北京西站二楼警务工作站找到王立华报警求助,称自己贴身携带的一件女士挎包丢失了,包内装有一台平板电脑、一个价值千元的耳机和身份证等。由于乘坐的列车半个小时后就要发车了,她希望民警能帮助找回。接警后,王立华立即沿着该女士的活动轨迹进行寻找,仅用10分钟,他便在第五候车室的座椅上找到了被该女士遗忘的挎包。谢过王立华后,该女士高兴地登上了返乡的列车。

  守护北京西站的28年来,王立华已经记不清帮助多少名旅客找回遗失或拿错的行李物品,他笑着说至少可以用上“数以千计”了。

  候车室就是一个小社会,南来北往的旅客相聚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警情都会遇到,不管警情的大小,王立华都会倾注自己的情感,用情做好沟通化解矛盾的桥梁。

  在接处警工作中,有时需要处理一些旅客之间发生的纠纷。2024年春运开始后,客流量超过以往,是近三年来历史新高。

  有一次,王立华在一个白班就遇到了三起旅客纠纷,而且都是由座位引发的。事情虽然都不是很大,但这些小纠纷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升级成大问题。针对这类警情,王立华有自己的一套解决的方法。通过稳定情绪让“上火”旅客降温,然后客观、全面地分析双方产生纠纷的根源,最终落到候车室的座位是为旅客提供休息用,行李物品不能“占座”影响到其他旅客。有时遇到产生纠纷的老年人,王立华还会引导他们到专属的候车区域候车。他常说,处理纠纷类警情关键就是一个字“劝”,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大多数人应该互相谦让一下,只有让旅客“灭火”了,心情舒畅了,才能安心踏上返乡的旅程。

  如今,王立华还有不到三年就要退休了,但他依然干劲十足,在岗位上从不懈怠。在站区群防群治上,他还充分的发挥联勤联动作用,将安检人员、车站职工、商户都积极发动起来,广辟信息源自,共同维护站区和谐稳定。

  “小吴,走,再跟我去候车室巡视一圈。”叫上新来跟他学习的一名见习民警,王立华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正是有了像王立华一样的众多民警们,旅客的出行才会更加安心、也更放心。

  今年57岁的王立华28年前从部队转业后参加了铁路公安工作,从警第一天就来到北京西站派出所,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立”字,为人又正直,做事踏实,待人和蔼,不管是同事还是车站职工都喜欢称他为“立正哥”。